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要闻

【勇于争先 决战决胜】乡村产业多轮驱动 绘就增收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7-11 浏览次数:0

盛夏时节,盘山大地处处生机盎然。田野间,鳞次栉比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连片的旱田地里菜畦绿浪翻涌,蔬果飘香。近年来,我县聚焦果蔬产业发展,坚持设施农业和旱田种植协同推进,规模扩张与链条延伸双管齐下,提质创牌和市场增效同步发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果蔬产业发展之路。

 

七月,旱田香葱迎来了丰收。在高升街道文奎村,绿油油的香葱宛如翡翠般铺展,菜农们忙碌地穿梭在葱田间,采收、分拣、打捆、称重,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学管理。今年,种植户方占林家的20亩地香葱长势喜人,每亩产量稳定在5000公斤左右。他告诉记者,凭借叶片鲜绿、辛辣适中的优良品质,全村的香葱深受市场欢迎,产品远销北京、山东、内蒙古等地。一辆辆满载香葱的货车从村庄出发,将丰收的喜悦带向远方,更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果说旱田种植是大地的“自然馈赠”,那遍布乡野间的温室大棚,就是农民用智慧搭建的“四季粮仓”。在胡家镇红峰村的大棚里,记者见到刘建军时,他正猫着腰,细心地为一行行嫩绿的小苗浇水,汗珠在阳光下格外晶莹。这片看似寻常的幼苗,可是他精心计算的“时间差”成果:趁着小柿子收获后的大棚“农闲期”,栽下了“绿宝宝”香瓜苗。“这是我第七年进行‘错峰’种法!”刘建军脸上带着笃定的笑意,“这绿宝宝争气,90天能挂果成熟,正好给下一茬小柿子苗腾地儿!”这看似简单的茬口轮作,正是刘建军用智慧和汗水在土地上巧妙编排的“时间魔术”,让小小的大棚四季生金。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我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旱田种植与设施农业协同发展,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赋能、主体带动,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广大农民在耕耘与收获中稳步走上致富路。为让旱田种植增产增收,我县聚焦品种改良与技术升级,推动“粮改经”“单改连”转型。除香葱种植外,萝卜、白菜等经济作物也在田野间扎下了根,凭借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稳的优势,成了农户的“短平快”增收利器。设施农业则以“高效、精品”为方向,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连片的高标准温室大棚集群里,智能放风系统、土壤墒情监测仪等设备实时运转,香瓜、茄子、碱地柿子等精品果蔬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错峰上市,这些温室大棚不仅产出了优质果蔬,更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训基地”,让更多人掌握了现代农业技能,成为盘山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从旱田里的“一抹绿”到大棚里的“四季鲜”,盘山用多元化的农业发展路径,让土地迸发新活力,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丰收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乡村振兴的画卷越画越美。

信息来源:印象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