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top_img.png

盘山县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6-12-13 浏览次数:650

为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要求,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质量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把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作为各领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围绕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全面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实施,持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完善链条、创新驱动,聚焦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产业领域,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优化布局、集聚要素,着力推进载体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创发展新优势,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为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加快我县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和经济发展规律,重点推动高成长性产业、战略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大规模,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以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农业产业集群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动以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和城镇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发展提速,推动民生保障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坚持龙头带动。发挥重点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和引进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推进在建项目加快投资进度,抓紧完善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实建设条件。

3、坚持完善载体。把载体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以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为目标,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载体;以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为目标,提高产业集聚区“四集一转”(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服务功能集合构建,带动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发展水平。

4、坚持集聚要素。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集中资金、土地、环境、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重点行业发展需要,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5、坚持上下联动。强化省、市、县、镇联动推进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衔接一致的行动方案,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着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目标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走在全省各县(市)前列。

2、发展布局不断扩展。优化县城和经济区的发展空间布局,带动服务业快速推进,拉动二产业强势发展,推进一产业持续发展,持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3、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明显,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多元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4、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及学前和高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升学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100%,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发达地区水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5、人民生活大幅提高。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群众,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就业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6、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优美的宜居环境,实现生态发展格局。新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成为空气、水质、排放的各项指标达到标准的全国生态县。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

推进以服务业迅速发展为重点的新县城建设。以全面建设盘山新城中心商务集聚区,担当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龙头为战略,紧紧抓住我省“五点一线”和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用好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结合盘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确认盘山新城中心商务集聚区核心地位,把盘山新城中心商务集聚区建成盘山县的政务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物流中心,专业市场交易中心、产业基地。重点实施推进了市场体系建设、集聚区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基础产业壮大、项目建设提速、优势产业升级“六大提升工程”。扩大集聚区服务群体,增加服务业态、延长辐射半径,带动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在全县服务业中的布局,形成总部经济。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趋势,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幅度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新区建设和周边区改造,重点提升既有交通设施通过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道路网络与公交线路网络,围绕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换乘站点、会展商务场所、购物休闲娱乐中心、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机关学校、居住小区等布局,加强配套停车场建设。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用设施服务能力,提高市政管网建设标准和覆盖率,完善市政、环卫、绿化网格化管理的标准,加强管理力度,构建盘山县城建管一体的格局。完善供电网络,健全电量分配和供电预警保障机制,确保安全用电。新建一批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升级改造和管网配套,提高处理率。加强城市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消防、防洪、防雷、抗震和人防等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档案管理,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新县城面貌和秩序要焕然一新,充分展示出具有北方特色、水乡风格、园林式、生态式、现代化的精品新城。

推进以工业新型化发展为重点的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承载工业新型化发展,担当工业创新发展的龙头为战略,抓住列入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经济园区有力契机,充分用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开放开发政策、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和辽宁省城乡一体化试点政策。依托辽河油田的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资源,重点发展塑料新材料、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和仓储物流业四大支柱产业。依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丰富的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树脂等通用塑料原料优势,重点发展高性能改性塑料、工程塑料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添加剂等相关产业。壮大以四川康泰集团、温州金田集团、台湾见龙机构、辽宁北方化学、辽宁升阳包装、盘锦远孚化工、盘锦森阳高压胶管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项目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将园区发展成为集塑料研发、塑料原料生产、塑料加工、再生塑料、合成橡胶加工等为一体的东北最大的化工和塑料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到2020年,园区国内外规模企业入驻达到87家,企业总数达180家,形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税收40亿元。

推进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重点的高升经济区建设。以承载农业现代化建设,担当现代生态农业龙头为战略,建设“宜工、宜农、宜商、宜居、宜游”的经济园区。宜工方面,发展现代健康产业与轻工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重点发展畜禽、果蔬、水产品水飞蓟、食用菌、生物医药、保健品农业机械、现代农业装备、食品加工机械、通用航空等项目。宜农方面,依托展鹏公司棚菜工厂、辽宁田园食用菌种植等项目,重点发展种业繁育、植物工厂、设施棚菜、立体生态稻田种养等项目。宜商方面,依托京沈高速公路、沈盘疏港铁路、历史文化遗址等优势,发展集蔬菜果品交易、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农资交易、物流配送及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区,发展以运输装卸、配送、仓储、周转石油化工物资为主的石化物流集聚产业基地,带动农家乐、旅游观光餐饮大排档等产业发展。宜居方面,建成“六通六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功能完善的农民新村,发展公办、私人养老院,规划低密度高档住宅区域等。宜游方面,围绕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建设,依托八一水库综合开发建设,整合本地区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建设好八一水库至森林公园休闲景观带特色观光旅游长廊。到2020年,高升经济区产值达到200亿元,税收15亿元。

开辟现代东北电商物流园。加快现代物流快速崛起,稳步推进兴隆石化、香港宏安、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项目建设,加快物流企业引入,不断提升胡家河蟹市场、高升商贸区等专业市场功能,提高盘山的辐射能力,初步建立“七位一体”的全球化电商外贸服务体系,开通盘锦网商会跨界电商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拓宽了经济发展新渠道。

(二)大力培育工业产业集群

培育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工业集群化龙头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主导工业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新材料产业集群。立足华锦塑料原料优势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政策优势,以康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金田集团等为龙头,构筑工程塑料的下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较大的规模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改性塑料和工程塑料的产业集聚。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挥传统石化产业基础优势和石油副产品资源优势,以北方化学、中润特塑为龙头,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大力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建成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经济、现代化区域,实现精细化工基础优势向精细化工产业强势的转变。

新型防水材料产业集群。利用辽河油田稠油、超稠油和高凝油的资源,以辽宁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防水材料产业改造升级,努力发展清洁、环保、高科技含量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等新型防水材料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抓住辽河油田、周边石化企业和沈阳经济区对基础装备制造、专用汽车改装市场需求,以通用航空产业园、特种车改装园为载体,发展通用航空、特种车改装、汽车零配件生产、金属配件等行业,逐步建立强有力的制造业体系,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立足于盘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全国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经济区。

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步提升供给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河蟹、棚菜和畜牧产业,促进产业基地规模扩张。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经济区,快速促进专业村、专业镇的形成。

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有检测中心、产地有检测站、加工企业和市场有检测点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进品的检测,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控制。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合作社项目建设,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积极引导合作社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创建和营销品牌,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帮助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

将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营造加快发展的空间和政策体制环境,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的新格局。

做大做强物流产业。利用滨海大道、盘阜高速公路、营盘高铁、秦沈高铁、沈阳到辽滨的城际铁路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兴隆石化物流、华鹏医药物流和友谊物流等项目,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完善建设市场体系,将胡家河蟹市场建成全国性专业市场,将高升农产品市场、沙岭粮食市场建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节点。

加快发展商用地产业。规范房地产业市场秩序,统筹发展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加快推进一批商用地产项目,加快推进主题商业广场及商业步行街、城市中心水景主题公园、体育健身公园、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等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健全县城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新领域,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兴业态,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努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地方金融机构,建立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整合湿地文化、民俗文化、海河文化、地质石油文化和历史人文文化,提升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依托万亩原生态红海滩、百万亩浅海水域等生态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湿地旅游项目;加快建设胡家红岩村、甜水创业村朝鲜民俗风情街建设,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利用好红旗水库、甜水湖等水体资源和鑫安源绿色生态园、东晟园艺基地,发展农业特色旅游。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力争达到路网全面打通、环境有效改善、功能基本完备、产业初见雏形、人气不断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布局。坚持以县城、经济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快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住宅开发、商业开发四大工程,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融入全市经济发展主轴线。坚持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新格局。

统筹城乡社会资源。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社会性关键项目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整合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就业等资源,形成较为完备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统一的城乡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垃圾清运处理能力,实现城乡垃圾、污水集中处理。

(六)构建和谐社会

把建设和谐盘山摆在突出位置,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形成共享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坚持富民优先,合理调整分配收入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快推进各类保险、基金区域和城乡一卡通,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办理。创新救助程序和方式,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民措施,增加政府支出用于社会事业比重,加强公益设施建设投入,形成较为完备的城乡公共事业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打造教育强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托老馆和广播电视中心以及乡村文化站、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培育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推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以绿色产业、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提高资源环境配置效率和县域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土地、水、井盐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循环经济试验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实施植被恢复、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污染治理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发展和壮大以清洁生产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生态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入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村镇创建活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确保约束性指标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县城绿网、水网景观工程建设,树立盘山生态宜居形象。

三、集聚要素

(一)整合要素资源

集中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优先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集群发展,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品和经济增长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强化技术创新

着力突破塑料新材料等制约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大米、河蟹等核心农产品产业化,支撑战略先导产业快速发展。对行动方案确定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县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专项资金给予优先支持。

(三)优化发展载体

抓好以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载体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对发展较快、空间受限的进行扩区,对中心城区规划欠合理的调整功能定位,推动重点矿业园区转型;提升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水平,规划布局一批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

(四)扩大对外开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吸引国内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弥补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

(五)保障人力资源

针对产业发展用工需求,调整完善职业教育、学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和支持各镇整合各类培训补贴资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由县政府召集,县直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责任分工

强化责任主体的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行动方案的实施。对重点工程,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分别建立由牵头部门负责;县政府要按照程序逐级对相关重点工程进行确认,组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县发展改革局按本方案确定的方向和重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大政策扶持

对重点工程确定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保障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支持政策,以奖代补,以补代投,推动各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适时制定补充方案,实行优胜劣汰。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山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220003 ICP备案序号:ICP备案序号: 辽ICP备13003879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202000001号

联系电话:0427-3554789

foot_img_02.png